正在論證公司等離子屏及模組資產和業務處置方案
  9月19日晚間,長虹發佈的停牌進展公告稱,目前公司正在策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同時正在論證公司等離子屏及模組資產和業務處置方案。因上述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公司股票於2014年9月22日起繼續停牌。
  這則公告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記者獲得的消息:7年前,四川長虹投資40億元人民幣建設的中國第一條等離子規模生產線,正面臨關閉。
  □本報記者 劉川
  告別等離子早有“伏筆”
  其實,長虹告別等離子早有伏筆。
  2012年10月26日,四川長虹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終止向大股東長虹集團收購“歐麗安PDP”股權的議案。此舉被外界解讀為等離子已不再是長虹戰略重點。
  今年5月28日,在長虹201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長虹董事長趙勇坦言,“公司今年將對產業進行調整,對不符合公司戰略、對發展造成拖累的子公司,進行戰略重組或者退出。”
  長虹2013年年報佐證了趙勇的說法。年報披露,四川長虹擁有100多家孫公司及39家並表子公司,在長虹眾多產品門類中,IT、通訊產品毛利率均在5%以下,數碼影音產品毛利率更是低至-3.33%。
  長期關註長虹的資深家電產業觀察人士劉步塵撰文稱,長虹集團的營收75%是由四川長虹、美菱電器、華意壓縮和長虹佳華等彩電、冰箱、壓縮機等優質板塊提供,集團利潤則超過140%來自上述4家上市公司,眾多無價值公司的存在吃掉了長虹不少利潤,對其實現利潤增長更是拖累。
  這其中,四川長虹控股61.48%的虹歐公司虧損最為嚴重。四川長虹年報顯示,虹歐公司2013年營業收入17.4億元,凈利潤虧損3.47億元,同期四川長虹凈利潤為5.12億元。
  早點甩掉“包袱”輕裝上陣,成為踏在國企改革和智能化轉型關鍵節點的長虹的必然選擇。
  從“經典收購”到難以為繼
  進入新世紀,世界電視產業從傳統CRT(顯像管)顯示器向液晶、等離子等新型平板顯示器轉換。為了重返CRT時代彩電大王的“寶座”,長虹開始押註等離子。
  2006年10月,長虹集團控股的四川世紀雙虹投資9990萬美元併購Sterope Investments B.V75%股權,從而間接持有韓國第三大等離子製造商韓國Orion PDP75%的股權。搞定了等離子核心技術,長虹隨之建立虹歐公司,並斥巨資開工建設中國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等離子生產線。
  雖然虹歐PDP生產線通過3年實現量產,但長虹這次“經典收購”案例並未改變等離子整體技術封閉的格局。當此背景下,大批國內企業將大量資金投入液晶面板生產線擴產,液晶電視在色彩、反應速度等方面的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
  2005年,索尼、東芝放棄等離子業務;2008年,日立、先鋒相繼宣佈退出等離子面板生產;今年初,“等離子之父”松下正式宣佈退出等離子;今年第二季度,三星也證實將退出等離子電視業務。至此,全球等離子陣營中僅剩長虹一家,產業鏈無從維繫。
  走向何方需拭目以待
  告別等離子的長虹,將走向何方?
  分析人士指出,剝除這些不良資產後,長虹的凈利潤等多項指標將大幅向好,且有望與當年的美的集團一樣,通過剔除利潤低、不具成長性的產業來實現集團做大做強。對於曾經“長虹命系等離子”的說法,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隨著長虹集團業務拓展、優質板塊增多,告別等離子並不會對長虹主業造成太大影響。
  另一種說法是,告別了等離子的長虹,將轉投液晶市場。
  其實早在2009年,長虹就開始佈局液晶生產線。2009年6月,長虹與臺灣友達光電公司下屬子公司景智光電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投資生產液晶電視模組。此外,2008年4月,長虹控股的虹視公司還在成都啟動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項目。
  2010年長虹曾有過進軍高世代液晶生產線的機會。2010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總共批准5條高世代生產線的建設。除已經獲批的三家,南京夏普的8代線、安徽合肥的鑫晟光電、三星蘇州的7.5代線、LG在廣州的8.5代線,和成都富士康光電主導、長虹等參股的8.5代屏項目共同角逐剩下的兩個名額。最終,成都富士康項目因臺灣地區對液晶面板赴大陸投資的相關政策限制而流產。“如果現在長虹再來參與液晶面板投資,既不是最好的時候,也不會太晚,在未來3-5年內空間巨大。”劉步塵認為,目前液晶面板技術非常成熟,一旦國內進口液晶屏關稅再次提高,在中國製造的企業採購國產液晶屏的比例會大幅提升。
  一位接近長虹的政府人士透露,等離子屏生產設備和廠房不會完全被廢棄,未來或可通過穩妥的打包方案來處置。
  不過,考慮到液晶市場如火如荼的競爭態勢,長虹走向何方,仍需拭目以待。
  (原標題:長虹或將告別等離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s17dstfg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